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,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,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。自永乐七年(1409)五月始作长陵,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,其间230多年,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、七座妃子墓、一座太监墓。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、二十三位皇后、二位太子、三十余名妃嫔、两位太监。截止2021年,已开放景点有长陵、定陵、昭陵、神路、康陵。
“第五处,明显陵”
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,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(1519年),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(1566年),历时47年建成,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、母亲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。
明显陵由王墓改造而来,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,占地面积大,达183.13公顷,是明代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;其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,在明代帝陵规则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,尤其是“一陵两冢”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。
“为什么16个皇帝,皇陵却多达19座呢?”
“小萝莉,我读书少,你可别骗我”
水友们总感觉小萝莉在忽悠他们。
曹七七呵呵一笑:
“明朝国祚276年,16位皇帝陵墓中有13位葬在北京十三陵,其中没葬在北京的有3位皇帝”
“一是朱元璋,葬在了南京。
“另一个是朱允炆,不知所踪,所以无陵墓”
“最后一个是朱祁钰,夺门征变后,他被废了皇帝之位,死后按王爷规制下葬景泰陵。”
“那明十三陵加上朱元璋加上朱祁钰才15个,还有4座皇陵呢?”
人们算了算,发现数不对。
“你们是不是傻,还有明祖陵、明皇陵、明显陵呢?”
忽然有人开口。
“那也才15座皇陵啊,还差一个呢?”
“另外一个就是明东陵”
曹七七开口补充道:
“明东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明孝陵以东,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(懿文皇太子、明兴宗康皇帝)的陵寝。”
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朱标因风寒病逝,死在了朱元璋前面葬在了朱元璋明孝陵旁边的明东陵,谥“懿文太子”。
建文元年(1399年)追尊为孝康皇帝,庙号兴宗。
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。
崇祯十七年(1644年)朱由崧复称其孝康皇帝,《明史》亦称孝康皇帝。
“原来是被追封的”
众人回过神:“和明祖陵、明皇陵、明显陵一样”
“没错”
曹七七拍了拍下马坊的石柱子向前走去,一边走一边说道:
“紫金山最初叫“金陵山”,楚怀王灭越后,曾在这里掘地埋金,以镇“王气”。它三峰井峙,气势雄伟,自六朝以来,就流传有“钟阜龙盘,石城虎踞”的诗句,故有“虎踞龙盘”之说。独龙阜北依紫金山主峰,阜高150米,泉壑幽深,紫气蒸腾,云气山色,朝夕多变,确是一块风水宝地。”
“而且明孝陵的风水与众不同”
“哦吼?说来听听”
谈及风水,这一下子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心。
“这个等逛完了明孝陵,最后给你们说,现在说了你们也雾里看花,听不太懂”
“总之,记住,明孝陵的风水布局十分罕见”
“卧槽,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剧透狗?”
“小萝莉,你变了”
“管杀不管埋,我要举报”
曹七七保持神秘,笑而不语。
“孝陵最初建有红墙围绕,周长约30千米,规模宏大。由南向北,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达2.6千米,是一组排列有序、相对集中的木构建筑群”
“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大部分:第一组神道部分,从下马坊起,到孝陵正门;第二组是主体部分,从正门到宝城、明楼、崇丘为止。”
沿着神道,曹七七向着东面走去,大约走了三十余米,很快一块石碑出现在面前。
这座石碑碑高近4米,呈灰白状,碑额篆刻“圣旨”二字,绕至侧面可见碑面阴文双钩浅刻“神烈山”三个字。
“这是什么石碑啊?”
人们好奇问打趣道:
“神烈山石碑吧”
“差不多”
曹七七驻足观望:
“这是神烈山碑,是明嘉靖十年(1531年)改钟山(紫金山)为神烈山时而立,原有碑亭,现已不存在,仅存四角石柱础。”
说着他指了指四周。
随之他向东再走了十余米,面前再度出现一块石碑。
“这又是什么石碑呢?”
“这是禁约碑”
曹七七道。
Ps:感谢:fairy-of-swo、朴灿烈朴sir、从心,投的票票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九月份了,已经开学了,都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,我会在家里蹲吃着火锅唱着歌祝福你们的,欧力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