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但,清朝时期,清军与太平军曾经在此展开血战,文武方门因而被毁。清朝同治年间方重修,改5门为3门,而且在门额上嵌清石门额,阴刻楷书“明孝陵”3字。1999年重新进行修复,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,重新改成5门。”
曹七七来到那块石碑前:
“此碑是清宣统元年(1909)所立,以日、德、意、英、法、俄,六国文字书写,警示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。现在大多已经模糊不清”
曹七七蹲下身仔细观察了一番:
“落款还是可以看清楚的:宣统元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王、江宁知府杨”立”
曹七七站起身,抬起左臂,手搭在眉头自上而下重新眺望这座文武方门:
“根据记载:门顶的琉璃构件均出自北京皇家御窑,重砌门券和填补墙面所用砖块均选用明代遗留的城砖,最大程度还原了文武方门的原貌”
接着她一指三个门洞:
“这座中门叫:戟门,又叫大成门,供皇帝和亲王、郡王宗室通行”
“两侧的平门为:掖门,廊门、角门,供一般官员通行”
“为什么中门被称为戟门呢?”
水友们好奇道。
“戟门,顾名思义:立戟为门,尤其是古代帝王外出,在止宿处插戟为门”
曹七七解释道:
““戟门”,又称“棘门”,取以刺御恶之意。棘,通“戟””
《周礼.天官.掌舍》“为坛壝宫棘门“
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:“棘门,以戟为门。“后指立戟之门。
“戟门,立戟数量也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”
曹七七道:
“唐设戟之制:
庙社宫殿之门列(摆设)二十有四戟,
东宫之门列一十有八戟,
一品之门列十六戟,
二品及京兆﹑河南﹑太原尹﹑大都督﹑大都护之门列十四戟,
三品及上都督﹑中都督﹑上都护﹑上州之门列十二戟,
下都督﹑下都护﹑中州﹑下州之门列各十戟。“
“哦哦”
“原来是这样子的”
众人恍然大悟。
“那为什么又叫大成门呢?”
水友接着问道。
“大成门又名“仪门”,意谓入此门者须衣冠整洁,仪表端庄。”
“此处进入陵宫正门,因而至此需要整理衣冠以示尊敬”
“哦~~~·”
“这个和吊唁之际整理着装是一个意思吧”
“差不多”
曹七七随之来到正中门洞一扇朱红色大门前,将镜头对准门上的金黄色门钉:
“这扇门上的门钉有横竖各9排,共计81颗门钉,九是阳数之极,是阳数里最大的,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。”
曹七七摸了摸其中一颗门钉道:
“门钉一般是铜制的,这种实榻门因而也叫;宝榻大门”
“明代只对王城规定了“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”,门钉无数量规定。到清朝才有了详细规定,具体规定,之前说过”
《大清会典》规定:宫殿门庑皆崇基,上覆黄硫璃,门设金钉。
皇宫坛庙圆丘外内垣四门:皆朱扉金钉,纵横各九。
亲王府制:正门五间,门钉纵九横七;
世子府制:正门五间,门钉减亲王七之二(减掉七分之二);
郡王、贝勒、贝子、镇国公、辅国公与世子府同;
公:门钉纵横皆七,
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,均以铁。
接着,她又指了指大门上的金色铺首衔环(也就是兽头衔环)但见兽目怒睁,露齿衔环,显得十分威严:
“门环,俗称响器,是安装在房屋大门上的拉手,并供叩门之用,中国门环也常被称为铺首或门钹,但严格说来铺首和门钹只是门环不同形式的底座。”
曹七七轻轻叩了叩门环:
“门环常以金属制成,在中国古代有严格的等级规定:”
据《明史》记载:
亲王府四城正门以丹漆金钉铜环;
公王府大门绿油铜环;
百官第中公侯门用金漆兽面锡环;
一二品官门绿油兽面锡环;
三至五品官门黑油锡环;
六至九品官门黑油铁环。
随之,曹七七又指了指那狰狞龇牙的兽头:
“铺首在之前说过:是一种兽面纹样,多为椒图、饕餮、狮、虎、螭龙等凶猛兽类,镶嵌在大门上作为门环的底座,也可不衔环而仅作装饰用,也可用于青铜器、陶器等器物上安装提手。”
“门钹为钹状,周边有圆形、六角形、八角形等。”
曹七七最后说道:
“当前最大的铺首位于南阳的医圣祠,该青铜铺首为虎口衔环,重达300公斤。”
“小萝莉,这为什么叫文武方门呢?”
这时候水友们忽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。